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学论经纬

语言起源新说:体认综观

王寅;

语言起源一直为学界所关注,2 0 00多年来先后有30多种假说,大致分为两大阵营:唯物论(感性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理性论、神授论)。本文基于体认哲学和体认语言学提出了语言起源体认综观,认为语言源自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前者强调语言起源的唯物观,后者凸显语言起源的人本观和心智观。本文认为,活动说比劳动说更有解释力,而一切活动都因“体认”所致。本文还简析了体认过程,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这一唯物观大有裨益,可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语言学界的成果。

2025 年 04 期 v.22 ; 重庆市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科研重大项目“体认语言学的多维研究”(编号:SISUWYJY202304)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8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改革论坛

多模态教学法与体认语言学的互鉴融合

赵秀凤;吴雨昕;

本研究通过系统考察多模态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原则,揭示其与体认语言学存在理论契合与实践互补关系。研究表明,多模态教学法反映体认语言观,通过多模态协同机制实现语言习得从感知体验向意义建构的自然过渡,拓展体认语言学对体认多模态性的理论阐释维度,形成理论与实践双向滋养的良性循环。在AI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构建多模态体认教学法,通过“感官激活—认知整合—协作建构—创新产出”四维联动机制,重构语言教学的体认闭环系统,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认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语言应用为归宿的动态系统,以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效能与多模态交际能力。本研究为智能化时代的语言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2025 年 04 期 v.22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多模态能源舆情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编号:21YJA74005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多模态视域下中西能源话语比较研究”(编号:21YYB006)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55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外语教学的新趋向:体认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初探

覃修桂;黄兴运;

不同语言观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深刻地影响着语言教学实践。20世纪的三场语言学革命催生了体认语言学以及语言体认观。语言体认观强调语言的体认性,倡导教师开展体认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生成的理据,促进其学习从低阶理解记忆向高阶思维发展,由是体认语言教学观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新趋向。开展体认语言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5 年 04 期 v.22 ;
[下载次数: 38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体认如何语言化:语言系统对体认语言化的制约

卢禹名;施春宏;

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既往的体认语言学研究主要基于语言现象从“体—认”(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两方面展开,但如何充分认识体认资源的语言化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指出,体认促发而非直接决定语言,体认作为资源为语言化提供了可能性,这一可能性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语言本身作为复杂符号系统所表现出的自组织性和类型特异性是制约体认语言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分别讨论了语言系统的运作原则、运作机制及类型特异性对体认语言化过程的制约,强调体认语言学等基于用法模型的语言研究范式需要在互动互塑的观念中深入考察。

2025 年 04 期 v.22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编号:20&ZD297); 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基于互动观念的语言理论和应用研究”(编号:2023YGF06);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疑问词相关语法构式的话语标记化研究”(编号:25YCX157)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4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学术探索

以事观“语言-现实”关系

牛保义;陈晶晶;

本文从中国哲学的事视域观察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以事观之,语言、现实和认知均属人所做之事。现实通过人所做之事决定语言;语言通过人所做之事反映现实。事视域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我们认识语言-现实关系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亦为观察、分析和解释具体语言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2025 年 04 期 v.22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紧缩构式的历时演化及类型学研究”(编号:24AYY017)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5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生态话语中转喻的叙事共情研究

李克;李淑康;

生态话语研究是近20年来话语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生态话语的建构离不开叙事,而叙事本身渗透着转喻机制;同时,生态话语的叙事与共情也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生态话语中的转喻探究其所构建的叙事共情策略。研究表明,生态话语中的转喻可为叙事共情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撑。范畴-成员转喻、范畴-属性转喻、感知转喻承载了界内型叙事共情策略;动作转喻、事件转喻、感知转喻承载了大使型叙事共情策略;范畴-成员转喻则承载了宣传型叙事共情策略。本研究既可丰富生态话语分析范式,也可为人们解读生态话语、认知、叙事与共情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镜鉴价值。

2025 年 04 期 v.22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学术论文声音历时演变对比研究”(编号:21BYY003)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网评公共话语的情感立场及其道德语用分析

雷容;

情感立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多从人际语用学视角考察其人际效应,或探讨私人语境下情感立场表达及其涉及的道德社会化问题。本文以某小学教师辅导作业时的言语冒犯及体罚行为等引发的网络评论为语料,深入剖析社会公共语境中此类评论所表达的情感立场及其道德语用特征。研究发现:(1)通过直接表达情感立场以及运用情感描述等方式,网评体现了对失范教育行为的不满等负性情感立场;(2)通过情感立场及其伴随的元语用评价,网评凸显、构建或维护了以尊重、耐心、爱心、良心等为核心要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体现了数字媒介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的维护与社会治理等社会语用问题。本文旨在揭示如何通过公共语境下的情感表达与社会关切践行职业道德,可为公共话语研究提供道德语用学视角。

2025 年 04 期 v.22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化心理健康语境下互动情感话语的社会语用研究”(编号:GD25CWY08)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2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研究

基于语步-语阶分析的学术论文研究——以作者自我呈现为例

杨林秀;韩晋;

语类结构与词汇语法之间存在双向制约的紧密关系,不同的语类结构有其特定或典型的词汇语法体现形式。在学术论文研究中,语类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英语学术论文这一语类为例,将对语类结构的分析细化到语步和语阶,尝试建立语步-语阶分析框架(move-step framework),并基于该框架对作者自我呈现的词汇语法资源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语步-语阶的分析精密度更高,对学术语篇写作和教学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建立的英语学术论文语步-语阶分析框架对学术论文中的不同语义、不同学术话语行为和不同语言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025 年 04 期 v.22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学术语篇中作者自我呈现方式对比研究”(编号:23YJA740048)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语步词块特征

李燕;姜峰;

词块是学术研究语篇化的语言资源,标志着语言产出的学科化。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词块在学术论文的全局分布,少有系统考察词块构建特定语步结构的修辞功能。本研究聚焦学术论文引言部分,对比中外学者如何调用词块依序“创建研究空间”,通过“自上而下”解构引言的语步序列,“自下而上”分析各语步内四词词块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发现,中国学者四词词块的使用高于英语母语学者,然其词块多样性略显不足。一方面,中外学者倾向于运用词块描述研究,构建语篇,但是英语母语学者偏重名词词块和介词词块,而中国学者更依赖通过动词词块和从句词块实现上述两大功能。另一方面,在同一导向功能下,中外学者在不同语步中使用的词块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学者在占据该空间语步中更注重语篇连贯性的构建,倾向于用被动动词词块突出语篇的客观性,而英语母语学者则更多使用模糊语词块来增强措辞的严谨性。研究发现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块习得和撰写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英文引言提供了一定参考。

2025 年 04 期 v.22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汉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对比研究”(编号:21AY Y013); 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际传播视域下陕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学术话语能力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5KG-YBXM-010);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输入输出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024K021)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母语使用机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证据

吴诗玉;赵文阳;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某高校7个平行班级一个教学单元的课堂话语作为语料,采用基于句子嵌入的分类模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母语使用进行功能分类,试图揭示其中的母语使用机制。结果发现,从宏观上看,课堂话语中的母语主要用于“后勤活动”与“核心活动”,在“核心活动”中使用母语助力知识构建,减轻认知负担;从微观上看,母语促进氛围营造,提供情感支持。本研究的发现与超语实践理论的解释一致,即应该允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灵活调用全部语言资源,而不是限制在一种语言内。母语的适度使用,尤其是在解释复杂语法、抽象概念或文化背景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025 年 04 期 v.22 ; (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本挖掘的外语教师课堂话语促学机制研究”(编号:22BYY096)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6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