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1 v.21 1+12-19
中国译论发展十大问题摭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编号:20&ZD312)的成果之一
邮箱(Email):
DOI: 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4.01.006
中文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中国译论发展渐受关注,本文拟以双重定位、三期发展为建构框架,划分五大研究域,尝试汇总梳理出中国译论发展十大问题,论证、阐发问题体系。中国译论发展问题体系的选择性探究将有助于优化译论结构,避免产生译学发展漏洞,激发理论续航力。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译论;发展;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Baker, M.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 2006.

[2] Pym, A. 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M]. 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

[3]陈大亮.中国传统译论融合统一的两种境界[J].外语研究, 2009(2):67-71; 112.

[4]陈大亮.中国译论的特色“特”在哪里?[J].外语学刊, 2022(6):1-7.

[5]方梦之.拓展跨学科翻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5-10.

[6]胡开宝,辛红娟.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学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外语教学, 2021(5):70-74.

[7]黄忠廉.中国译论通史:索解及其内涵[J].上海翻译, 2021(4):1-2.

[8]黄忠廉,方仪力,朱灵慧.理论翻译学研究:方向性、主导性与工具性[J].上海翻译, 2021(5):6-10.

[9]黄忠廉,费周瑛.中国译论通史研究:重识与重写——黄忠廉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 2021(2):3-9.

[10]黄忠廉,费周瑛.中国译论史百年探要[J].中国翻译, 2023(2):17-25.

[11]柯飞.译史研究,以人为本——谈皮姆《翻译史研究方法》[J].中国翻译, 2002(3):33-34.

[12]刘俐俐.后现代视野与文学经典问题域的新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 2012(3):137-143; 150.

[13]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14]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15]吕俊.范式批评与问题意识——对译学研究的两种路径的批评研究[J].外国语, 2008(5):55-63.

[16]潘文国.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J].外语界, 2016(1):6-11.

[17]庞秀成.后学科时代翻译学科谱系的元理论反思与重构[J].中国翻译, 2020(3):15-22; 187.

[18]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19]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7.

[20]王俊超.翻译史与译论史之辩与辨[J].翻译界, 2023(1):90-103.

[21]王晓农.释旧出新,融西立中——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新版述评[J].上海翻译,2018(6):83-88; 94.

[2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5-19.

[23]杨自俭.译学新探[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24]张佩瑶.重读传统译论——目的与课题[J].中国翻译, 2008(6):5-10; 92.

[25]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基本信息:

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4.01.006

中图分类号:H059

引用信息:

[1]黄忠廉.中国译论发展十大问题摭探[J].中国外语,2024,21(01):1+12-19.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4.01.006.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编号:20&ZD312)的成果之一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